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由天津師范大學和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共同創辦,是非洲首家孔子學院,2005年12月19日揭牌成立。多年來,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中文人才,他們逐漸成為“一帶一路”倡議與肯尼亞經濟發展對接的人才支撐。春節來臨之際,孔子學院的教師們堅守在異國他鄉,向肯尼亞民眾傳播中國文化,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橋梁。
宋春芝是一位有著二十幾年教齡的國際中文教師,在海外過春節,對她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宋春芝:當我的家人、我的親友正在祖國與國人普天同慶這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的時候,我們這些堅守在海外孔子學院的人,與所在國的學生、合作伙伴等也在歡度這個時刻。在我們自己組織的春節慶;顒又,看著學生們能夠用我們中國人慶祝春節的方式參與到活動中,感受并認同中國人的春節文化,我們會有一種由衷的欣慰和驕傲。欣慰的是,學生們能夠習得漢語、體驗中國文化;驕傲的是,正是強大的祖國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積淀,才讓我們在異國他鄉的講臺上能夠堅定文化自信。
在宋春芝看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個簡單的詞語、句子或者故事,都有可能是學生們了解中國、認知中國、熱愛中國的契機。宋春芝回憶說,當她剛剛來到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講課時,就被一位當地學生的舉動所深深打動了。
宋春芝:第一次講課結束時,一位女同學把她手上戴著的她自己編的手鏈摘下來,送給我并給我戴上,說“老師,祝你在這里一切都好!”我的內心有說不出的感動。面對這么友好善良的學生,作為一名老師,我能給他們的,就是認真地教他們。
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樊國景介紹說,孔子學院時常為學生們舉辦新生開放日、內羅畢國際文化節等各種文化活動,尤其是在春節期間,活動內容更是豐富多彩。
樊國景:無論是剪紙、寫福字、活字印刷,還是投壺套圈、寫書法,乃至親身體驗包餃子,我都能從學生充滿好奇心和洋溢歡喜的笑臉上看到他們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喜愛與贊嘆之情。這些文化活動在無形之中促進了語言學習,搭建起了一座加深跨文化理解、推動文明互鑒的橋梁。
孫銘悅是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名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來到肯尼亞已經有半年時間。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孫銘悅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學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孫銘悅:在一場場的活動中,看著當地的學生們認真體驗中國文化,學習中國舞蹈的快樂,感受中國武術帶來的力量,感悟毛筆字的韻味,讓我真切感受到學生們對于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我們通過這些文化活動,也將中國的獨特魅力呈現給當地學生,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張曼曼給學生們上課的第一天,就遇上了肯尼亞當地的教師節。
張曼曼:與學生們第一節課的相處非常愉快,雖然四個半小時的上課時間很長,班上的學生也都大我許多,但是我報以真誠負責之心,便也能心覺輕松,收獲理解。我找到了這份職業的幸福感,也會腳踏實地,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對于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的公派教師王晨曦來說,這已經是她第二次來到這里了。王晨曦說,中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一門語言,更是文化、思想和夢想的交流。
王晨曦:我見證了我的學生韓紹宇從初學者成長為“漢語橋”比賽的冠軍,我感到無比自豪和喜悅。他們的努力、夢想和人生觀,豐富了我對肯尼亞人民和文化的理解。我們相互尊重和理解,共同經歷了歡笑與挑戰,是中文和中國文化將我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學生們不僅掌握了句子的語法,還掌握了詞語背后的文化,他們成長為全球公民,不僅具有語言技能,更具有開放的世界觀。
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的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鄭漪認為,教師的言行有時能夠深刻地影響學生的一生,這是一份偉大但又艱辛、身肩育人責任的工作。
鄭漪:在這片非洲紅土上,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理解不同的文化。我很感謝這一年半志愿者教師的經歷,不僅讓我成為一名優秀的中文教師,更經歷了一次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
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王欣宇剛到肯尼亞時,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遇到了很多困難。王欣宇說,孔子學院這個大家庭給了自己很多溫暖,讓她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難,更加勇敢地面對挑戰。
王欣宇: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每周去距內羅畢20多公里外的校區去上課,那里的教學條件較內羅畢要落后一些,每次上課前,我都要提前準備好教學需要的投影儀、電腦等教學用具。我要提前半個小時到達教室把PPT投到教室的墻上,但即使是這樣,也避免不了突如其來的停電。我只能臨時調整教學計劃,改為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有時課堂上缺少了豐富的多媒體素材的幫助,但是我設置的一些課堂小活動,臨時想到的一些中國的文化典故,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漢語的熱情。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王新宇看到了學生們的進步與成長。這些學生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她的感激之情。
王新宇:在本學期末,有一位學生發消息和我說,他們很感謝這學期我的努力,我為他們帶來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祝我新年快樂。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學生對我的認可,我想這可能就是做老師最大的成就感,是我來到肯尼亞最大的意義吧。
記者 | 李雪薇
編輯 | 安然
主持 | 葛鵬
制作 | 楊曉蕾
簽審 | 林穎
監制 | 潘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