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就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偉大的歷史主動、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舉措,著力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謀劃改革,充分體現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深入理解。
增強歷史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無論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原則。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只有不斷增強歷史定力,才能排除各種錯誤思潮的干擾,更好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黨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把握正確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推進改革開放,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謀劃改革開放,牢牢掌握歷史主動權。
認清歷史方位。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需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一方面,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著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包括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等,對于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并進行系統部署,體現了把深化改革攻堅同促進制度集成結合起來的思路,也充分說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強系統集成、釋放制度效能。
展現歷史擔當。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推進各方面體制與制度的創新。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歷史邏輯一脈相承、實踐邏輯環環相扣、重大部署接續遞進,不斷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并越來越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為完成中心任務、實現戰略目標增添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我們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歷史擔當。
堅定歷史自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為現實,根本在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我們黨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就外部環境而言,雖然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但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世界歷史曲折前進的大邏輯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面對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將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機遇,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魏志奇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